帆布袋订做

厂家订做各种帆布袋

图片展讲述一战华工历史:在战场上从事艰辛后勤工作

admin2022-03-22194

  来源:帆布袋厂家15838231350中国新闻网  【解说】1916年至1918年一战期间,约14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来到欧洲战场,在英国、法国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、修工事、筑路桥、救助伤员、清理战场甚至扫雷等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,这一群体现被研究一战历史的学者统称为“一战华工”。在这14万一战华工中,约8万人是山东人。  【解说】近日,中新社记者走访山东华侨会馆,了解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背后的故事。  【同期】山东华侨会馆(山东华侨博物馆)副馆长 刘登峰  在一战战场上(华工们)都是从事的繁重的体力劳动。我们山东的华工体格非常健壮,有史料记载他们平均身高都在1米80以上。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一位华工,单手就把一袋沉重的燕麦扛到了肩上,也是展示了山东大汉的这种形象。  【解说】山东华侨会馆搜集一战华工资料、走访华工后裔,举办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,展示百余件华帆布袋厂家15838231350工遗存物和珍贵的原始影像。刘登峰介绍,山东籍华工们多为18岁到40岁的青壮年,身材魁梧、体格健硕,在战场上主要从事艰辛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。  【同期】山东华侨会馆(山东华侨博物馆)副馆长 刘登峰  一战华工主要分为这个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。普通工人主要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劳动,比如说运输军需物资、搬运武器、修筑工事、挖战壕、掩埋战场上的遗骸。手艺工人主要工作地点大多在军火厂、机器厂、飞机厂、坦克厂。比如说我身后的这幅照片,就是华工在帮助当时的英国军官运输炮弹,这一幅也是华工将炮弹装到火车上。  【解说】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牛方玉,从事“华工与一战”研究。他指出,8万左右的山东籍华工主要来自青岛、威海、烟台等地,经过和新兵入伍一样的严格筛选,1917年开始陆续从威海、青岛等码头登船出发,远渡重洋抵达法国、英国等地。  【同期】山东大学(威海)帆布袋厂家15838231350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牛方玉  在威海和青岛,那这两个地方就是输出的华工,它这个数量是有明确记载的,上船统计。威海港走的人大约有44000人,那从青岛港走出的人有(大约)46000人,那这90000人不全是山东人,但是至少是大部分都是山东人。(所以)估计山东人有80000人,这个数据有支撑的依据。  【解说】牛方玉认为,当时中国作为中立国,选择“以工代兵”的方式派劳工远赴欧洲参战,对于一战华工的身份需要界定。  【同期】山东大学(威海)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牛方玉  (一战华工)不算军人,当时北京政府跟英国、法国政府达成的协议,应法国、英国的要求,派出的是契约工人,当时的说法叫契约华工。  【解说】一战结束后,大部分华工被陆续移送回国。回国的华工们带回来的书信、照片、日记等,加深了家乡人对西方的了解。牛方玉介绍,在战争中近2万华工牺牲或下落不明,约有3000名华工因与法国女性结婚或者收到新的雇用合同而留在法国,成为中国最早成规模移居欧洲的侨胞。  【同期】山东大学(威海)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牛方玉  国内(学者)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,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华工出国,对于(近代)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。那么我们华工出国之后,一方面看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,(当时)通过华工出国带动的知识分子出国。这一系列行动都加深了对西方文明的了解,他们一些人开始思索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,从而开启了一种非西方化的社会发展道路。  张顺 山东济南报道 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微信号: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本文链接:http://fanbudaizi.cn/post/3178.html

阅读更多

网友评论
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我知道了
添加微信
微信号: 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一键复制加过了
15838231350
微信号:15838231350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