帆布袋订做

厂家订做各种帆布袋

“良”策守住“粮袋子”

admin2022-10-25201

   记者 叶子 通讯员 卢云云

微信号: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   金秋十月,田畴似锦,沃野生金。黄色的玉米,红色的荞麦,绿色的蔬菜,扮靓了丰收时节的定边。近年来,定边县着力推广良田、良种、良法旱作集成应用,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。2021年,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40.2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289.9万亩,农作物总产量123.9万吨,粮食产量54.7万吨,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.5万元。

   施良计 鼓粮袋 树标杆

   定边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,居全省第三位,是陕西省特色农牧业发展资源优势大县。全县耕地面积420万亩,占榆林市的三分之一,拥有基本农田280万亩,农民人均耕地达14.5亩,居全省第一位。

   为了让每一亩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,近年来,定边县施展良计良策,建良田、推良种、配良法,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速度,不断提档升级的农业机械为农业高效发展配装了“新引擎”,加速提升的农业科技水平成为引领产业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的驱动力,日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“助推器”。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同时,鼓起了农民的粮袋子,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变革。

   进入“十四五”期间,定边现代农业发展迅速,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逐步实现紧密融合,农田水利、农业机械及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,农业总产值达54.8亿元。目前,全县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5家,总面积达到48万亩,注册登记合作社1548家,培育重点龙头企业28家,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万多台(套),实现机耕面积300万亩,机播面积200万亩,机收面积180万亩,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3%,农机社会化经营总收入达到2.8亿元。同时,“定边荞麦”“定边马铃薯”“定边羊肉”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马铃薯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,农业农村整体工作已步入全市全省第一方阵。

   “下一步,定边县将大力推进马铃薯、蔬菜、优质牧草、小杂粮、玉米等8个十亿级产业项目和亿级中草药项目,力争在‘十四五’末全县农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,将定边县打造成为西部旱区生态农业标杆、西北一流、全国知名现代农业发展强县。”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锋说。

   建良田 稳增收 打根基

   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,但降水少,常年干旱,让占全县农业播种面积61%的旱作区的土地难以得到利用。多年来,定边县着力破解这一瓶颈,全力让旱地变水地。2022年,定边县将各乡镇、村组的零碎田、坡地平整成大田、平地,完善排洪沟、灌溉设施,机耕道修到田间地头,建设了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,让旱作区的土地尽情“施展拳脚”。

   今年,堆子梁镇庙湾村玉米规模化吨粮田集成技术1300亩示范区的玉米测产结果喜人,平均亩产达1142.97公斤。庙湾村种植大户李登云就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受益者。“我种植的玉米长得不错,因为蓄水得力,没有受到干旱影响。”谈起自家参与试验示范的500亩玉米收成,李登云喜笑颜开,“今年收成不错,高标准农田给我家粮食增收打好了底子。”同样难掩激动的还有红柳沟镇张兴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安水,“高标准农田项目把旱地变成水田,让村民干劲十足。”

   “旱能浇、涝能排,是种地的两大关键。相较于一般农田,定边县的高标准农田具有耕地质量高、产出能力高、抗灾能力高、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,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力,亩均增产粮食150公斤,年可实现粮食增产1500万公斤。”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丁敏说。

   近年来,定边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.31万亩,到今年底,全县将建成高标准农田39.11万亩,累计完成投资约4.4亿元。2022年,定边县综合实施四位一体旱作节水灌溉6000亩、漫灌改滴灌3万亩、建立高效节水示范核心区2300亩,涉及11个乡镇24个行政村和2个新型经营主体,计划总投资9549.94万元,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、农业生态环保、节水节肥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,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,为“十四五”定边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   推良种 促产量 增底气

   定边县域南北农业生态分区明显,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区占全县面积的61%,土层深厚,气候凉爽,适宜马铃薯、荞麦等杂粮农作物的生长,是陕西省名优小杂粮、优质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。在砖井镇黄湾村全县旱作农业现代集成技术糜子种植示范基地,集中连片的糜子长势喜人,一串串饱满的糜穗随风摇曳,丰收在望,这都得益于良种的推广运用。

   “今年,我种的糜子比去年高,穗子大,主要是种子好,预计每亩能产六七百斤,种了200亩,能收入二三十万元。”黄湾村村民陈进华说。

   “从山西引进的白糜子抗旱性强、商品性好、抗逆性强、方便推广,能实现良种的全覆盖,有力支撑了今年全县秋粮的稳产增产。”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农牧推广中心主任李剑说。

   结合定边县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,今年,在农作物优良品种选择和培育上,全县重点引进了山西白糜子、张杂谷13等小杂粮新品种,让生态、高效、质优的特色小杂粮在广袤田野上拔节生长。

   与此同时,定边县还积极探索“院校+技术推广部门+基地”的技术研发推广新模式,引进新产品、新技术,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。今年,共建立红花荞麦良种推广“西农9976”示范基地3万亩,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,在定边各乡镇建立200亩以上示范点3个,开展荞麦肥效试验100亩,以点带面,辐射带动,提高群众种植技能和良种的普及推广,达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目的。

   配良法 用技术 提质效

   良种还须配良法。秋收时节,安边镇王寨子村村民陈双平穿梭在自家的玉米地,用镰刀砍下一株株玉米秆,高耸的玉米秆和饱满金黄的玉米粒给了陈双平丰收的“底气”。经技术人员测量,陈双平种植的玉米株高3.05米,单穴重1.47千克,若作为青储玉米,亩产量在5吨以上。今年,陈双平种植了650亩粮饲兼用玉米,采用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机械化一体作业技术,在省水的同时,保证了玉米的质量与产量。

   “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的核心就是早期覆盖,微生物菌肥处理土壤,抗逆包衣种子,中期把好病虫害防控和叶面肥喷施这几个关键技术关口。经过今年的试验,能够达到节水、高产的效果。”高级农艺师王世东介绍。

   安边镇白兴庄村村民胡青军也借着渗水地膜全覆盖高产示范项目的“东风”,种植了1000亩渗水地膜晚播糜子,经过技术人员测量,渗水地膜糜子株高1.6米左右,单株产量约23克,与露地的早播糜子单株产量相比,多出10克左右。“渗水地膜晚播糜子长势非常好,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应用,在定边有很大的研究和推广价值。”王世东说。

   推广渗水地膜只是定边县实施农业高效集成技术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定边县通过开展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,推广渗水地膜和倒茬轮作模式,引进高粱、糜子、绿豆、燕麦等经济作物,将经过试验适宜于全县农业发展的新技术、新品种应用到农业生产中。今年以来,定边县加强对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创新选育、新技术创新开发、新模式创新推广的支持,采用“水肥一体化、增施有机肥、合理密植宜机收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精量播种、全程机械化、病虫害统防统治”七项集成技术,采取田间水电双控智能化管理,实行远程监测和控制,最终实现节水36%、节肥20%、节劳40%、年每亩新增收入290元的目标,用实践把科技兴农的论文写在了定边的广阔土地上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fanbudaizi.cn/post/5778.html

阅读更多

网友评论
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我知道了
添加微信
微信号: 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一键复制加过了
15838231350
微信号:15838231350添加微信